代
人
进
南
郊
礼
成
宋
德
承
天
序
,
郊
丘
必
以
时
。
先
期
发
明
诏
,
戒
日
具
多
仪
。
閟
馆
严
真
祖
,
清
宫
谨
大
祠
。
孝
思
追
祖
考
,
禋
祀
致
神
祇
。
三
圣
同
升
侑
,
群
灵
罔
弗
祗
。
声
文
更
旧
律
,
鼎
鬲
列
亲
规
。
礼
乐
荣
观
洽
,
云
雷
庆
泽
施
。
欢
声
充
有
截
,
盛
事
极
无
遗
。
皇
祚
千
龄
永
,
成
能
万
世
宜
。
臣
心
奚
以
答
,
歌
颂
一
毫
釐
。
祭祀
赞颂
歌颂
抒情
赞美
节日
典礼
译文
译文:宋朝的德行继承了天命的次序,在郊外祭天的行为必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来进行。
译文:预先公布颁布告示以宣扬皇恩,选定日子并准备许多礼仪。
译文:在封闭的庙堂中庄严地祭祀祖先,在清净的宫室中谨慎地举行大祭。
译文:通过孝思追忆祖考,以禋祀之礼来敬奉神祇。
译文:三位神圣的人一同升天作为陪祀,所有的神灵都不会不敬。
译文:音乐和文辞都遵循旧的律法,鼎鬲(可能是指祭祀用的器具)都按照亲规(可能是指亲王的规矩或礼仪)排列。
译文:礼乐的盛大景象和谐融洽,如同云雷一般的庆典恩泽遍布。
译文:欢声笑语充满每个角落,盛大的事情没有遗漏。
译文:皇家的福祉千载永恒,成就的能力适宜于万世。
译文:我作为臣子,用什么来回答皇上的恩德呢?只能以微薄的歌颂来报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的情景,展现了皇家对祖先的深厚敬意和对天地神祇的虔诚祈祷。诗中通过“宋德承天序”开篇,点明了祭祀活动的庄严背景,强调了其遵循天道与礼仪的传统。接着,“郊丘必以时”、“先期发明诏”,体现了仪式的精心准备和对时间的严格遵守。“閟馆严真祖,清宫谨大祠”两句,描绘了祭祀场所的庄严肃穆,以及对祖先神灵的恭敬态度。“孝思追祖考,禋祀致神祇”则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通过“三圣同升侑,群灵罔弗祗”,诗人展现了祭祀场面的宏大与神圣,以及对所有神灵的共同敬奉。“声文更旧律,鼎鬲列亲规”描述了音乐与祭器的使用,既传承了传统,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体现了礼仪的创新与和谐。最后,“礼乐荣观洽,云雷庆泽施”赞颂了祭祀活动带来的和谐与吉祥,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同时也体现了对祖先与天地神灵的崇高敬仰,以及对国家繁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祈愿。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醉桃源·赵恭善生朝
元·王丹桂
前期三日是蕤宾。芝輧别紫宸。祥烟瑞霭结氤氲。同资诞玉真。才敏慧,性敦淳。常希道德邻。人间短景不堪陈。壶天别有春。
鹊桥仙(其八)为老人寿
宋·张孝祥
东明大士,吾家老子,是一元知非二。共携甘雨趁生朝,做万里、丰年欢喜。司空山上,长沙星里,乞与无边祥瑞。仙家日月镇常春,笑人说、长生久视。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
唐封泰山乐章·寿和
唐·张说
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