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
中
杂
咏
(
其
九
)
经
旬
不
出
户
,
幽
事
亦
何
能
。
汲
水
尝
新
茗
,
攀
花
引
古
藤
。
避
人
常
谢
病
,
得
酒
便
呼
朋
。
若
问
为
官
意
,
闲
门
寂
似
僧
。
写景抒情
春景
幽居生活
描述自我状态
茶道
生活
译文
整日不出门,幽静的事情也无所不能。
汲来泉水煮新茶,攀着古藤赏花。
避开人群常常推说自己生病,有酒相伴便呼来朋友一起欢聚。
问及做官的意图,清闲的生活静得就像僧人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闭门独居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首句“经旬不出户”直接点明了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接下来,“幽事亦何能”,看似自问,实则表达了对日常琐事的不屑一顾,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超越了世俗事务。“汲水尝新茗,攀花引古藤”两句,通过具体的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汲水泡茶,品尝新茶的甘醇;攀花引藤,欣赏自然之美。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避人常谢病,得酒便呼朋”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选择避开人群,以“常谢病”为借口,实际上是对喧嚣社会的一种逃避,更倾向于在孤独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而“得酒便呼朋”,则是在饮酒时邀请朋友相聚,虽表面是社交行为,但背后可能蕴含着诗人渴望在短暂的欢聚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最后,“若问为官意,闲门寂似僧”一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道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他将自己比作“僧”,意味着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对于官场的权力与名利似乎并不在意,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精神追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