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节
佳节
重阳节
思乡
山水
抒情
传情
春野外景色

译文

在野外的寺庙中,我们举杯饮酒,四周的树叶已经变得苍黄,这正是重阳佳节的好时节,南山的美丽景色映入眼帘。
我们在静谧的台阶上闲坐,喜爱着苔藓的静谧,深院里时不时传来松树和桂花的香气。
难道有像古代参军那样的人物来此却摘下了头盔?这里更适合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地饮酒传杯。
今天我们不需要再望向遥远的天边,因为这里登高远眺,仿佛离故乡很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重阳节在南山寺登高赏景的情境,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首联“野寺移樽木叶苍,南山佳色对重阳”以“野寺”、“木叶苍”、“南山佳色”、“重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风光的场景之中。颔联“闲阶坐爱莓苔静,深院时闻松桂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通过“闲阶”、“莓苔静”、“深院”、“松桂香”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颈联“岂有参军来落帽,偏宜陶令与传觞”引用历史典故,以“参军落帽”和“陶令传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风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这些文人志趣相投,能够在此佳节与友人共赏美景、畅饮赋诗的美好情境。尾联“今朝不费天涯目,此地登高近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所处之地的满意与亲近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不费天涯目”和“近故乡”这两个对比,既突出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也流露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