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写景
秋景
怀乡抒情
离情别绪
抒发人生感伤
词手法

译文

译文:谁能理解我长啸而歌的意义?风起云涌,严城也为之动容。
译文:天色将晚,一只孤独的大雁飞过;山间秋意正浓,万树齐鸣。
译文:老朋友在湖海之间梦着我,而我作为游子也时刻思念着时节的变化和家乡的情感。
译文:我坐在这儿惋惜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庭院里空空如也,只有月亮依然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啸歌谁会意”,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痛苦。接着,“风色动严城”一句,通过描绘秋风凛冽,城郭肃穆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天夕孤鸿过,山秋万树鸣”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孤鸿在天边掠过,而山林中却传来万木悲鸣之声,形象地展现了秋日的寂寥与万物凋零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故人湖海梦,游子岁时情”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他怀念远方的故人,仿佛在梦中与他们相聚;同时,作为游子,他对一年四季的更替有着深切的感受,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是人生旅途中的岁月流转。最后,“坐惜瑶芳歇,空除又月明”两句,诗人坐在那里,惋惜着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只能在月光下寻找一丝安慰。这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的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深沉、哀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天特有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