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湿
山水
写景
抒情
怀古
仙境
咏物
季节
自然现象
地名
洞庭湖
写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与超凡体验。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的画面。首句“我有山水癖,周游访遗迹”点明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以及他四处寻访名胜古迹的志趣。接下来,“春宵宫畔住多时,对面翠峰参天直”描绘了春天夜晚,诗人驻足于宫殿旁,面对着高耸入云的翠绿山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氛围。“偶乘飞云到上头,上头佛屋依云陬”则展现了诗人乘坐云朵,到达山巅,发现那里有佛寺依附于云层之中,充满了神秘与神圣的气息。接着,“庭前老树作僧立,井中神物为人游”通过老树与井中的神物,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与灵性。“湖吞八极天倒开,赤乌半湿东飞来”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浩瀚,湖水仿佛吞没了天地,天空倒映其中,一只红鸟半湿着翅膀从东方飞来,增添了动态之美。随后,“橹声惊裂冯夷窟,沙沤点破银涛堆”通过橹声与波浪的描写,展现了湖面上的喧嚣与活力,冯夷窟的想象则增添了神话色彩。“扶桑枝枝手可掇,龙伯钩头鳌欲脱”将目光转向东方的日出之地,诗人似乎伸手可及扶桑的枝条,龙伯与鳌的描述则充满了奇幻与力量感。最后,“影压钱塘天目低,云尽昆仑月支阔”通过对比钱塘江与天目山的低矮,以及昆仑山与月支的广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壮丽。“身栖在仙乡,仙乡时节长”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留恋,“仙人共语紫霞里,霜橘颗颗黄金香”描绘了与仙人的对话与品尝美味的霜橘,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境。“青鞋布袜真快意,玉马金鞍又何贵”通过对比穿着与坐骑,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自由。“回首人间一窖尘,明朝弄月罗浮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与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在明朝能再次与月亮共舞于罗浮山,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佳作。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游仙六首(其四)
明·黎民表
山林非所托,所思在神州。寓目八纮外,经过华池幽。神光飒然至,青鸟从我游。灵妃奉玉觞,清谣自相酬。欢娱未终夕,曜灵不可留。山川夐绵邈,白云良悠悠。安得不死药,千载复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