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思乡
自然
山水
秋天
南州乡思
写水

译文

第一句“流浅沙明自可怜,未经秋潦转澄然。”的意思是:浅浅的河流中,明亮的沙石显得格外可怜,它们还没有经过秋天的洪水而变得清澈明朗。
第二句“马腹浮河仍饮水,甲光映日更摇川。”描述的是:马匹在河中涉水前行,腹部随着水流浮动却仍然在饮水;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光芒,更显得壮观,倒影随着河流摇曳。
第三句“几处穹庐移就草,数家瓯脱曲依泉。”的意思是:几处圆顶的帐篷迁移到了草地之上,几家人在泉水的旁边依靠瓯脱(一种物品)居住。
第四句“沿堤犹见青杨柳,秪觉南州乡思悬。”的意思是:沿着河堤仍然可以看到青翠的杨柳,这让我只觉得对南州的乡思更加深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潮河渡口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流浅沙明自可怜”,开篇即以轻柔的笔调描绘了河水在阳光下浅浅流淌,沙岸清晰可见的美丽画面,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接着,“未经秋潦转澄然”一句,通过对比未受秋雨冲刷的河水更加清澈,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纯净与美好。“马腹浮河仍饮水,甲光映日更摇川”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渡口边的马匹和战士,通过马儿在河中饮水和战士盔甲在阳光下反射出的光芒,以及其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情。“几处穹庐移就草,数家瓯脱曲依泉”则描绘了草原上移动的蒙古包和依泉而居的小村落,生动地展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沿堤犹见青杨柳,秪觉南州乡思悬”两句,诗人通过河边的青杨柳,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沉。综上所述,这首《度潮河》不仅描绘了潮河两岸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边塞生活、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代文学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文关怀的关注。

唐顺之

590首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