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情
民谣
写战争
闺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命运与情感。"贼来窥户正临妆,虏得吴娃似孟姜",开篇即以“贼”、“虏”点明了战争的背景,同时将女性置于战乱之中,展现其生活的动荡不安。"窥户"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敌人在暗处窥视的情景,而女子仍在进行日常的打扮,这种反差凸显了战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接着,“虏得吴娃似孟姜”一句,运用了典故,将被俘女子比作孟姜女,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因丈夫被征戍边而悲痛欲绝的形象,以此表达女子的无辜与哀怨。这种比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悲剧。后两句“箫鼓满船催送酒,大王今夜作新郎”,则描绘了敌方庆祝胜利的场景,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箫鼓”和“催送酒”的热闹气氛,以及“大王今夜作新郎”的描述,展现了战争胜利者狂欢的一面。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公,也反映了人性中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胜利的喜悦,也有对受害者命运的同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中的复杂情感和道德抉择。

唐顺之

590首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您喜欢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荅谢家最小偏怜女
唐·白居易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洞仙歌
清·周星誉
绣帆收了,正雨丝初歇。七里香尘熨柔碧。看绿杨阴外、楼阁溟濛,是多少,春睡初醒时节。犀帷催唤起,饧眼慵揉,刬袜竛竮向人立。檀盏递完时、低项回身,傍娘坐、恁般羞涩。又小婢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