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写水
自然
赞美
写鸟
丹青

译文

锦江的壮丽景色如同天地间的巨大画派,是谁将这春水之景映照在翠绿舞台上?
丛林的深处似乎有道路中断之疑,但在悬崖的裂隙处,却又惊奇地发现道路延续而来。
温暖的气息中鱼儿欢快地翻跃,环绕着仙境中的客人的渡口之杯。
瀑布如玉龙挂起,仿佛冬眠初醒;水沫飞溅如野马奔腾,如同吹散的尘埃。
探求这水源的源头,是否知晓临河而居的深意?乘船涉险需要怎样的才能?
近水的人家巢穴中住着鹳鹤,远处的山峦天际线则有莓苔落下。
蜀地的商人们乘着轻舟顺流而下,巴地的童子则在荒野中烧荒垦地。
万里的风烟景色仿佛被浓缩在了这里,这样的美景只有丹青妙手才能描绘出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开篇“锦江一派自天开”,以锦江之水自天而降,展现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象。接着,“谁写春流映翠台”,将春水映照在翠绿的台面上,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活力。“万木深中疑欲断,千崖裂处讶还来”,通过描绘万木丛中的幽深与千崖裂口的惊异,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美。随后,“蒸成暖浪鱼翻尺,绕向仙家客渡杯”,以鱼儿在暖流中翻腾,仙家渡口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与超脱的氛围。“瀑挂玉龙如起蛰,沫飞野马似吹埃”,瀑布如同玉龙般悬挂,水沫飞溅犹如野马奔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动态美。接下来,“探源讵识临河意,乘木谁堪涉险才”,表达了对探寻源头和面对险境时内心情感的思考。“近水人家巢鹳鹤,远山天际落莓苔”,描绘了近处水边人家与远处山间莓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最后,“趁流蜀贾回轻舸,烧野巴僮垦废莱”,通过蜀地商人乘舟而归和巴地农人开垦荒地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画面栩栩如生,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唐顺之

590首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