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怀古
写鸟
抒情
地方名胜
季节
看景
动物
情感
思乡
亲情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临湘》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行旅者途中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首句“宿雨愁泥滑”,开篇即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场夜雨后地面湿滑、行路艰难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沉重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次句“长途畏日斜”,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夕阳西下,更添了几分孤寂与疲惫。“黄归幽径犊,青聚古祠鸦”两句,通过牛犊和乌鸦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牛犊在幽静的小径上悠闲地行走,乌鸦聚集在古老的祠堂周围,一动一静之间,画面显得和谐而富有生活气息。“野屋时依竹,山园各种茶”则将视线转向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野屋旁竹林环绕,山间茶园遍布,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农耕文明的繁荣。最后,“巴陵看渐近,遥识故人家”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随着行程的推进,巴陵(今岳阳)逐渐映入眼帘,心中不禁涌起对家的深深眷恋。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宁静,也蕴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傅若金

300首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