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写景
秋节
秋意
情感
思乡
自然
山水
人生
怀才

译文

秋风起,黄叶簌簌落下满京城,小虫叫着提醒着秋寒的降临。
深秋时节,寒星从天空掠过,如天神女神所游之地;晚归之时,白云悠然似她们行云流水般穿梭。
高兴的是诸位君王协助治理国家,只有心中悲怜我那幼小的弟弟还留在家中侍奉母亲。
吟诵完简短的诗章后频频回首,望着南方天空上远飞的鸿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首句“落木萧萧满帝畿”,以“落木”象征秋天的来临,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同时“满帝畿”则强调了这种景象的普遍性,仿佛整个帝国都被这秋意所笼罩。接着,“候虫处处趣寒机”一句,通过描写秋虫忙碌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季节的变换,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客星入斗秋深见,神女行云日晏归”两句,运用了天象和神话的元素,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客星的出现和神女的归家,既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复喜诸公扶社稷,祇怜弱弟奉庭闱”则转向对社会和家庭的关怀,表达了对国家稳定和家庭和睦的期待,体现了诗人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最后,“短章讽罢频回首,目送江南鸿雁飞”两句,以诗人写完诗后的动作和思绪收尾,通过“回首”和“目送”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尤其是对江南的向往,可能蕴含着对理想生活或某种精神家园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人生百态的敏锐感受,以及对社会、家庭和理想的深切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傅若金

300首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