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遗
堂
联
人
在
有
情
天
,
得
此
群
山
,
暂
舍
事
事
;
生
岂
无
怀
世
,
每
当
九
日
,
亦
自
欣
欣
。
情感
秋节
秋日怀乡
节日情怀
写山
励志
节令
赏析
这首联语出自清末思想家谭嗣同之手,名为《远遗堂联》。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人在有情天,得此群山”,开篇即以“有情天”点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群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暂舍事事”,则是在忙碌尘世中寻求片刻宁静的渴望,暗示人们在追求物质与功利的同时,不应忘记与自然的连接,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生岂无怀世,每当九日”,“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常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相关联,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亦自欣欣”,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快乐与满足。整体而言,这副联语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
谭嗣同
74首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猜您喜欢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九日焦山登高同公渚作寄君适庐山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穿上烟萝拾堕樵,连江寒籁起萧萧。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其九)满庭芳
清末近现代初·吴重憙
因之迁调。任以领袖,使继欧包。一心慎恤刑章考。阳世阴曹。一重轻严如斧钺,一出入判决秋毫。十八年为郡守,落得个循资旧套。衣绣斧方操。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唐·白居易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君恩壮健犹难报,况被年年老逼身。
风阻涉湖复指进贤
明·李舜臣
始拟残年棹,如闻震泽平。轻帆虚水色,揽辔复山行。出郭风扶毂,穿林雾濯缨。不辞遥役去,霖潦此纵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