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经
诗
二
章
立
身
行
道
,
始
于
事
亲
。
上
下
无
怨
,
不
恶
于
人
。
孝
无
终
始
,
不
离
其
身
。
三
者
备
矣
,
以
临
其
民
。
以
孝
事
君
,
不
离
令
名
。
进
思
尽
忠
,
义
则
不
争
。
匡
救
其
恶
,
灾
害
不
生
。
孝
悌
之
至
,
通
于
神
明
。
哲理
亲情
励志
译文
首先要立身行事遵守正道,从奉事父母做起。不论上下都没有怨恨,不对别人做坏事。
孝道没有始终的分别,它伴随在人的身边。如果一个人做到了以上这些,那么他就可以管理百姓了。
用孝道来侍奉君主,不会背离良好的名声。在思考进退时,会尽心尽责,坚守道义就不会有争斗。
纠正和挽救他人的恶行,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当一个人的孝悌之心达到极致时,便能通达神明。
赏析
《孝经诗二章》由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傅咸所作,此诗旨在弘扬孝道精神,强调孝行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诗中通过“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开篇,点明了孝道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接下来,“上下无怨,不恶于人”,表达了孝顺之人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喜爱,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孝无终始,不离其身”一句,强调了孝行应当贯穿始终,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一时之举。接着,“三者备矣,以临其民”,指出若能具备孝、忠、义三种美德,就能更好地治理民众,维护社会秩序。最后,“以孝事君,不离令名”,说明孝顺不仅适用于家庭,也应体现在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上,这样可以赢得良好的声誉。“进思尽忠,义则不争”,进一步阐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忠诚和正义为行事准则,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匡救其恶,灾害不生”,表明孝顺之人能够帮助他人改正错误,从而减少社会上的冲突和不幸。“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则将孝道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认为孝顺不仅是人间的美德,更是与天地相通、与神明相接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深刻地阐述了孝道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列子》引逸诗
先秦·无名氏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偈八首(其二)
宋·释明辩
诤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碧桃华。唯證乃知难可测。
新春养心殿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龙转玉斗,紫禁訚青阳。金戺蓂叶舒,绮殿梅英芳。奉时钦体仁,祈岁颙屡祥。开年百务简,惕夕一心强。好恶戒已私,诗书挹古香。畴咨伫有翼,敕命励无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