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沙
道
中
(
其
二
)
几
年
乡
郡
说
潭
州
,
旌
节
今
来
亦
壮
游
。
青
嶂
近
收
衡
岳
雨
,
沧
波
遥
接
洞
庭
秋
。
谁
家
帘
幕
朱
垂
地
,
到
处
菑
畬
绿
满
畴
。
幸
是
圣
明
文
化
久
,
夜
深
闾
巷
有
歌
讴
。
写景
山水
田园
秋景
抒情
赞美
地点
长沙
城市
长沙
情感
思乡
夜晚
译文
译文:在过去的几年里,乡里的人们常常谈论着潭州,如今我也带着旌旗节麾来到这里,进行一次壮丽的游览。
译文:青色的山嶂似乎在近处收拢了衡岳的雨云,远处的江水与洞庭湖的秋色相接。
译文:谁家的红色帘幕垂落到地面?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地和正在耕作的农人。
译文:幸运的是在圣明文化的熏陶下,夜深人静时,小巷里还能听到人们唱歌和吟咏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沙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联“几年乡郡说潭州,旌节今来亦壮游”开篇即点出潭州(长沙)的历史地位与作者此次来访的壮志豪情。潭州作为古代的重要城市,其历史与文化积淀让作者心生向往,而自己此行也如同一次壮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颔联“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则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长沙周边的自然风光。衡山之雨,洞庭之秋,青翠的山峦与浩渺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收”字用得极妙,仿佛将雨水收于山间,既表现了雨势之大,又体现了山川的包容与静美。颈联“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绿满畴”转向对民间生活的描写。朱红的帘幕垂挂于窗前,绿意盎然的田畴遍布各地,这不仅展现了长沙地区农业的繁荣,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和谐。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深深的敬意和喜爱。尾联“幸是圣明文化久,夜深闾巷有歌讴”则是对长沙悠久文化的赞美与感慨。在诗人看来,长沙之所以能保持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历代圣明之君的治理与文化的传承。即使是在深夜,街巷之中仍能听到人们的歌声与欢声笑语,这不仅是对生活幸福的表达,也是对文化生命力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沙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