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写景
山水
田园
秋景
抒情
赞美
地点
长沙
城市
长沙
情感
思乡
夜晚

译文

译文:在过去的几年里,乡里的人们常常谈论着潭州,如今我也带着旌旗节麾来到这里,进行一次壮丽的游览。
译文:青色的山嶂似乎在近处收拢了衡岳的雨云,远处的江水与洞庭湖的秋色相接。
译文:谁家的红色帘幕垂落到地面?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地和正在耕作的农人。
译文:幸运的是在圣明文化的熏陶下,夜深人静时,小巷里还能听到人们唱歌和吟咏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沙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联“几年乡郡说潭州,旌节今来亦壮游”开篇即点出潭州(长沙)的历史地位与作者此次来访的壮志豪情。潭州作为古代的重要城市,其历史与文化积淀让作者心生向往,而自己此行也如同一次壮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颔联“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则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长沙周边的自然风光。衡山之雨,洞庭之秋,青翠的山峦与浩渺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收”字用得极妙,仿佛将雨水收于山间,既表现了雨势之大,又体现了山川的包容与静美。颈联“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绿满畴”转向对民间生活的描写。朱红的帘幕垂挂于窗前,绿意盎然的田畴遍布各地,这不仅展现了长沙地区农业的繁荣,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和谐。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深深的敬意和喜爱。尾联“幸是圣明文化久,夜深闾巷有歌讴”则是对长沙悠久文化的赞美与感慨。在诗人看来,长沙之所以能保持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历代圣明之君的治理与文化的传承。即使是在深夜,街巷之中仍能听到人们的歌声与欢声笑语,这不仅是对生活幸福的表达,也是对文化生命力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沙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