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祥
后
述
哀
答
陈
文
鸣
提
学
(
其
二
)
过
我
频
将
道
义
论
,
可
堪
斜
日
映
秋
原
。
茶
炉
火
断
空
淹
坐
,
松
径
风
回
欲
掩
门
。
泪
尽
尚
惭
诗
句
意
,
情
深
何
止
故
交
恩
。
欧
公
乡
里
庐
陵
是
,
吾
省
文
风
已
复
敦
。
悼亡
写景
抒情
友情
秋景
读书
情感
地点
庐陵
怀古
译文
经常与我谈论道义,却又怎堪这斜阳映照着秋天的原野。
茶炉的火已经熄灭,我空空地坐着,松树间的小路,风回荡着,几乎要掩上我的门。
尽管我泪流尽了,仍觉得愧对诗的意境,情感之深,已不止是故交之间的恩情。
欧阳修的故乡庐陵(今江西吉安)的文风依然存在,我感受到文风已经得到了恢复和敦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对逝者的哀思。首联“过我频将道义论,可堪斜日映秋原。”以斜阳映照秋原的景象为背景,引出与友人探讨道义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颔联“茶炉火断空淹坐,松径风回欲掩门。”则转而描写聚会后的场景,茶炉熄灭,松径风回,暗示聚会结束,友人即将分别,留下的是寂静与孤独。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时光流逝和离别的伤感。颈联“泪尽尚惭诗句意,情深何止故交恩。”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感叹即使泪水已尽,仍对未能完全传达内心的哀思感到愧疚,对故交的深情厚谊更是难以言表。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尾联“欧公乡里庐陵是,吾省文风已复敦。”则以欧阳修为例,表达了对古代文风的怀念和对当前文风恢复的期待。通过对比古今,诗人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寄寓了对未来文化繁荣的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文化的期许。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