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琴
童
衣
食
从
吾
十
载
馀
,
晨
昏
供
役
念
勤
渠
。
囊
诗
惯
识
桥
头
路
,
煮
茗
长
依
竹
外
厨
。
解
事
更
谁
差
可
意
,
鬻
丁
缘
尔
重
增
吁
。
客
舟
重
过
清
湖
上
,
愁
诵
柴
桑
遣
力
书
。
悼亡
抒情
写人
记事
译文
第一句“衣食从吾十载馀,晨昏供役念勤渠。”可以翻译为:我的衣食已经依靠你十多年了,你从早到晚辛勤地为我服务。
第二句“囊诗惯识桥头路,煮茗长依竹外厨。”可以解释为:我熟悉桥头的路,习惯于带着诗囊行走,而煮茶的地方则常常在竹林外的厨房。
第三句“解事更谁差可意,鬻丁缘尔重增吁。”这句诗的意思较为隐晦,可以理解为:谁还能像你这样善解人意,让人感到舒适呢?因为你,我甚至觉得负担更重了,不免发出叹息之声。
第四句“客舟重过清湖上,愁诵柴桑遣力书。”可以翻译为:我再次在清湖上乘船,心中充满忧愁,只能通过诵读柴桑的遣力之书来排遣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廷模所作的《悼琴童》。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琴童在主人家十载之久的生活,以及主人对他的深情厚谊。诗人在描述琴童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流露出对琴童的深切怀念与哀思。首句“衣食从吾十载馀”,点明了琴童为诗人服务的时间之长,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接下来,“晨昏供役念勤渠”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琴童每日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为诗人服务的情景,体现了琴童的勤劳与忠诚。“囊诗惯识桥头路,煮茗长依竹外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琴童熟悉环境、尽职尽责的形象。他不仅熟知去往桥头的道路,还习惯于在竹林之外的厨房煮茶,这些细节都表现了琴童对主人生活起居的细心照料。“解事更谁差可意,鬻丁缘尔重增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琴童的感激之情。他认为在理解主人心意方面,无人能及琴童;而琴童的离去,使得自己倍感失落,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最后,“客舟重过清湖上,愁诵柴桑遣力书”两句,以诗人再次经过清湖时的场景,寄托了对琴童的深深怀念。他愁绪满怀,吟诵着陶渊明的诗句,试图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琴童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失去亲朋好友后的哀痛之情。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