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西
怀古
情感
战争
赞颂英雄
壮志豪情
季节
景物

赏析

这首诗名为《鸿门舞剑歌》,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汪洙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想象,以激昂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剑舞的壮观景象。开篇“黑云压垒骓嘶风,荆轲聂政粗豪同。”两句,便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剑舞者如荆轲、聂政般的勇猛与非凡气概。荆轲是战国时期的刺客,以其英勇著称;而聂政则是楚汉争霸时的豪杰,勇武过人。紧接着,“舞筵闪动青蛇影,焉知火帝生真龙。”诗人借用舞剑之姿,勾勒出如同青蛇般灵动的画面,并以“焉知火帝生真龙”暗示了剑舞者不仅技艺高超,更像是神话中火德所生的真龙一般,充满了神秘与威严。下文,“一剑剡剡匹夫勇,一剑翼翼随西东。”则描绘出剑光如同劈开天地的壮观,剑舞者的英勇气概无处不在,仿佛可以横扫千军,所向披靡。“壮士长戈气罥虹,扫开霾曀曦光融。”此处进一步强化了剑舞者如同战场上的勇士,用长戈斩开云雾,让阳光重新洒落大地的壮丽景象。“尊前张胆不为屈,生彘脔割吞群凶。”诗中这两句表达了剑舞者的无畏与勇猛,即便是在尊贵的场合,也毫不犹豫地展现其英气,不畏强暴。“子房笑语指顾顷,奚啻脱车深淖中。”此处借用了张良(字子房)智谋和奚蹄脱身之勇,以显示剑舞者不仅武艺高超,更具智慧与机变。“平阳帝谱炎精动,玉蜿蜒夜当其锋。”这里通过对剑的描写,表达了它如同帝王家谱中的传承火焰般地活跃,且剑锋锐利,如玉蜿蜒夜间守护着这股力量。“秦关恍服汤武出,赤帜弥张天下雄。”诗人用秦关和汤武的形象来强调剑舞者的威武与壮观,以及其所展现出的英雄气概。“金刀赫灵汉剑奋,乌江落日楚剑空。”此处则是对剑的一种赞美,将它比作金刀与汉剑,使人联想到那些古代的英豪和他们手中的利器。最终,“美人没草骓没水,项庄何处鸣秋蛩。”诗中以美人和项庄的形象作为收束,项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勇将,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剑舞者的英俊与飘逸,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让读者在心中寻找那位英俊的剑舞者。总体而言,《鸿门舞剑歌》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剑舞的壮丽景象,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英雄主义精神。

汪宗臣

17首
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存诗十三首,《全宋词》录其词4首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赠从弟冽
唐·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
一落索·咏风鸢
清·董元恺
鸷鸟凭空而起。云霄堪致。青春一线上青天,禁得无声堕地。怪底轻狂可喜。欲飞还止。十年前事忆儿童,此日依然故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