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迁
莺
·
题
荆
溪
小
隐
图
,
赠
林
天
友
别
驾
荆
南
山
麓
,
看
烟
树
苍
茫
,
层
楼
叠
屋
。
中
有
高
人
,
呼
之
不
出
,
共
说
其
人
如
玉
。
阳
羡
茶
真
可
爱
,
九
里
水
原
非
浊
。
暂
栖
住
,
任
逍
遥
容
与
,
为
盘
为
谷
。
不
俗
,
算
自
昔
宦
隐
名
流
,
争
向
溪
边
宿
。
杜
榭
犹
存
,
任
台
在
望
,
山
为
苏
公
称
蜀
。
君
复
结
庐
到
此
,
恰
尔
追
芳
齐
躅
。
是
图
也
,
置
五
云
罨
画
,
平
添
一
幅
。
写景
山水
田园
咏物
离别
送别
赞美
怀古
情感
友情
译文
在荆南山麓,我看到烟雾缭绕的树木和层层叠叠的房屋。
那里有位高人,呼唤他他却不出来,大家都在称赞他如玉般高洁。
阳羡茶真的非常可爱,九里水也非常清澈。
我暂时住在这里,逍遥自在,可以到处走走看看。
这里不俗气,从古至今,隐居的官员和名流们都喜欢在这里溪边住宿。
杜榭楼和任台还在那里,山也被称为蜀山,以纪念苏公。
有一位名叫君复的人在这里结庐居住,恰如追求芳香的花草的痕迹。
这幅画作中,描绘了五云和罨画等景象,又增添了一幅美景。
赏析
这首《喜迁莺·题荆溪小隐图,赠林天友别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隐居生活画卷。钱肃润以细腻的笔触,将荆溪畔的自然风光与隐士的生活情趣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荆南山麓,看烟树苍茫,层楼叠屋。”开篇即以荆山为背景,烟树苍茫,层楼叠屋,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下来,“中有高人,呼之不出,共说其人如玉。”点明了隐居者的形象,他仿佛与世隔绝,却拥有如玉般高洁的品质,引人遐想。“阳羡茶真可爱,九里水原非浊。”阳羡茶的清香与九里的清澈水源,都是自然界的美好馈赠,象征着隐士生活的闲适与纯净。接着,“暂栖住,任逍遥容与,为盘为谷。”描述了隐士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作为盘中佳肴还是山谷中的隐者,都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不俗,算自昔宦隐名流,争向溪边宿。”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位隐士不同于世俗的高雅与独特,他像古代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名流一样,选择在溪边安家,追求心灵的归宿。“杜榭犹存,任台在望,山为苏公称蜀。”这里提到了杜牧的诗句和苏轼对蜀地的赞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敬意。最后,“君复结庐到此,恰尔追芳齐躅。是图也,置五云罨画,平添一幅。”诗人自己也仿佛融入了这幅画卷之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并且将这幅画作比作五彩云霞,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与诗意。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与隐士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名人的引用,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隐逸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