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抒情
怀古
哲理
友情
山水
田园
悼亡
怀乡

译文

朝阳照进破旧的窗户,尸身惊动了破旧的皮衣。
起身仰望天空,春天的气息渐渐变得柔和。
兴致来了懒得休息,今天早晨还梳理了我的头发。
出门无需等待,步行让我感到自由。
手杖藜杖随意走,避开官绅与侯爵。
傍晚时分与崔李交往,心意相投实属罕见。
每次经过都忍不住饮酒,两宅的欢聚可以长久。
欢喜在仁爱的邻里中相聚,更因佳节而增添期待。
李生的花园快要荒芜,旧竹依然挺拔。
邀请客人欣赏清扫后的庭院,随季节变化而宴饮。
崔侯初设宴席,已有对空酒杯的忧虑。
不知天下才子,是否也有如此真性情。
草木开始生长,蜜蜂在温暖中飞舞。
渴望看到农具陈列,何时才能结束战事。
上古的葛天氏人民,没有皇权带来的忧虑。
直到今日,阮籍等人借酒浇愁。
凤凰展翅高飞,长鲸吞没九洲大地。
地轴因此震动,昔日洪水泛滥。
想要放声歌唱,却怕泪水止不住。
浑浊的酒中蕴含深意,或许能慰藉世间浮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春日的闲适生活。他起床后,看到天气逐渐和暖,感到心情舒畅。梳洗之后,他出门散步,享受着自由自在的乐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还提到了与朋友的交往,如崔、李等人的聚会,以及对酒宴的热爱。这些都是士大夫阶层在闲暇时光里寻求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的一种方式。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表达了一些更深远的思考。他提到了“上古葛天民,不贻黄屋忧”,表明他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于现世安稳、不为权力烦恼的心态。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担忧,如“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所示。最后,诗人提到“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这不仅是对美酒的欣赏,也象征着他通过饮酒来抚慰心灵、忘却世事的态度。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生活诗,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个人情怀和精神追求。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