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比
部
萧
郎
中
十
兄
有
美
生
人
杰
,
由
来
积
德
门
。
汉
朝
丞
相
系
,
梁
日
帝
王
孙
。
蕴
藉
为
郎
久
,
魁
梧
秉
哲
尊
。
词
华
倾
后
辈
,
风
雅
蔼
孤
骞
。
宅
相
荣
姻
戚
,
儿
童
惠
讨
论
。
见
知
真
自
幼
,
谋
拙
丑
诸
昆
。
漂
荡
云
天
阔
,
沈
埋
日
月
奔
。
致
君
时
已
晚
,
怀
古
意
空
存
。
中
散
山
阳
锻
,
愚
公
野
谷
村
。
宁
纡
长
者
辙
,
归
老
任
乾
坤
。
怀古抒情
写人
赠别送行
励志赞美
节序
光阴
译文
因美貌而生出杰出人物,自古以来积聚美德的家族。
汉朝丞相的后代,梁朝帝王的子孙。
长久以来以温和宽厚为官,威严智慧受到尊敬。
文采出众,令后辈倾倒,风度优雅,待人和蔼。
家族显赫,亲戚间的婚姻也荣耀,孩子们常讨论学问。
从小就被人赏识,尽管谋略不足,但比其他兄弟逊色。
在广阔的天空下漂泊,时光匆匆流逝。
想要辅佐君主的时机已晚,怀旧之情只能空留。
像山阳的中散大夫那样隐居,或如愚公般在野谷村生活。
宁愿不改变长者的道路,选择在年老时回归自然,顺应天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家族中的杰出人物,他的美德积淀于家庭之门,宛如汉朝丞相、梁帝王孙之尊贵。其人长久担任郎官,身怀哲学智慧,令人敬佩。他的文学才能影响后世,风雅之气犹存,家族因婚姻关系而兴盛,其子女聪明可爱,常聚讨论。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这位人物自幼便显露才华、谋略的赞赏,但也感叹时光飞逝,如云漂泊天际,沉埋于日月更替之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已是暮年,对往昔美好事物只能怀念,而无法挽回。末尾两句则描绘了一位隐者生活在山阳之锻、野谷之村,宁愿顺从自然规律,归老于天地之间。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的超脱与淡然。整首诗通过对人物美德和才华的赞颂,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和深远的生活哲思。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