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
抒情
地点
成都
季节
夏天
宴饮

译文

在竹林里摆动的厨房中洗着玉盘,花丛边立马站立,鞍上装饰着金饰。
并非因为使者急迫的徵求,而是因为自己知道将军的礼数宽厚。
百年间此地辟出柴门,回响空旷,五月时江水深深,草阁之中感到寒意。
看到渔舟在白日里游移,老农虽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表达喜悦的罄(古代乐器),但也充满了欢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雅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两句,通过对厨房内外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和主人优雅的生活状态。接着,“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之地的从容不迫,以及对主人宽厚待客的赞美。这里“将军”可能指的是严公仲夏,他的气度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间两句“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则描绘了一种悠久而又偏僻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时间(百年)和空间(柴门、江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氛围。最后,“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观察与欣赏,以及他对农夫之间那种纯朴无华的友好情谊的赞扬。“罄交欢”指的是农夫们在田间休息时相互交流、分享食物的情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中人们真挚互动的一种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状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生机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深厚的情感世界。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