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离别
思念
战争
抒情

译文

最近听说放宽了离开新州的禁令,想象你心中满是思乡之情,忧虑重重。
被流放的人虽然都要远行万里,但你的悲伤已持续了十年。
战乱之中,眼前尽是烽火狼烟,你的鬓发恐怕也已如雪般斑白。
在玉垒山题写书信时,你的心情想必纷乱,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游览曲江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前两句“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牵挂。诗人得知朋友即将离开新州,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担忧,这种情感是“百忧”的体现,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未来的关心。接下来的两句“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描绘了诗人对于友人长久离别的哀伤。即使朋友们都各自前往远方,但诗人的这种悲痛感受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可见其情深。“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两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战鼓的声响再次传入耳中,但眼前的景象却被尘土所覆盖,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而“鬓发还应雪满头”则直接点出了诗人自己的年华已逝,头发如同白雪一般,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最后两句“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中,“玉垒题书”指的是诗人在玉垒上留下自己的墨迹,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心绪乱”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刻正是混乱和不安的状态。最后,“何时更得曲江游”则是在询问何时自己才能再次回到那美丽的曲江之滨,进行一次愉快的游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也是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一种渴望和期待。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离别、个人的时光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