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裴
二
虬
作
尉
永
嘉
孤
屿
亭
何
处
,
天
涯
水
气
中
。
故
人
官
就
此
,
绝
境
与
谁
同
。
隐
吏
逢
梅
福
,
看
山
忆
谢
公
。
扁
舟
吾
已
僦
,
把
钓
待
秋
风
。
写景
地点
山水
离别
送别
友情
秋天的景色
译文
孤岛上的亭子在哪里呢?它矗立在天边,被水汽环绕着。
我的老朋友在这里做官,这绝美的地方我还能与谁共享呢?
我像隐居的梅福一样,在这里遇见了他;同时,我也像谢公一样,观赏着山景,回忆往事。
我已经租好了小船,准备持竿垂钓,等待秋风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孤屿亭位置的描述,展现了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天涯水气中”四字,既描写了自然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超然。“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两句,则表明诗人的朋友或知己已经得到官职,而自己则选择了与世俗保持距离,享受着独特的心灵寄托。这种选择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叙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两句中,“隐吏”指的是隐居之士,而“逢梅福”则是在说隐逸之人能得到梅花的吉祥之福。诗人的游山过程中,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隐逸高人谢安,这种对先贤的怀念和自我生命境遇的比较,体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最后两句“扁舟吾已就, 把钓待秋风”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已经准备好开始隐逸生活,只等待着秋风来临,再次扬起船帆,继续自己的山水之旅。这不仅是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宁静的渴望。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