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孟
十
二
仓
曹
赴
东
京
选
君
行
别
老
亲
,
此
去
苦
家
贫
。
藻
镜
留
连
客
,
江
山
憔
悴
人
。
秋
风
楚
竹
冷
,
夜
雪
巩
梅
春
。
朝
夕
高
堂
念
,
应
宜
綵
服
新
。
离别
送别
情感
思乡
亲情
写景
秋景
冬天
咏物
赞美
译文
你即将离开年迈的父母,这次出行生活艰辛家境贫寒。
镜子和山水挽留着你的客人,而你却因忧虑而面容憔悴。
秋风吹过楚地的竹林带来阵阵寒意,夜晚的巩县梅花在春雪中开放。
早晚你都会想念家中高堂,应该穿上新衣以示孝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名为《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诗中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不舍和对其未来生活的关心。"君行别老亲,此去苦家贫" 表示诗人在送别时感慨良深,因为朋友即将踏上远行,面临的是家庭的贫困和未来的艰辛。"藻镜留连客,江山憔悴人" 这两句描绘了离别之际,朋友们依依不舍的情景。藻镜可能是指古代妇女常用的装饰物品,而在这里则象征着友情的牵挂,连客意味着难以割舍的友谊。"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这两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通过秋风、楚竹与夜雪、巩梅的搭配,传达出季节变换带来的凄凉和诗人内心的忧思。秋风和夜雪都给人以冷清之感,而楚竹和巩梅则象征着坚韧不拔,这也许暗示了诗人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朝夕高堂念,应宜綵服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思念远去的朋友,并希望他能够适应当地的习俗和要求,穿上新的衣服,以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这里的“高堂”可能是指诗人的居所,而“朝夕”则强调了思念的频繁。这首诗通过深情的送别之作,展现了杜甫细腻的情感和他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