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动物
夏天
田园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糁径杨花铺白毡”,这里的“糁径”是指小路或乡间的小径,而“杨花”通常指的是柳絮,但在一些地方也用来形容春天杨树绽放的花。这些细小的花瓣如同轻柔的雪花铺满了小路,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白毡。这不仅描绘出了春天景象的温馨与洁净,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点溪荷叶叠青钱”,“点溪”意味着溪流潺潺,水声如细雨般轻柔地落在溪石上。“荷叶叠青钱”则是形容荷叶间隙的光线透过,仿佛是叠放在一起的绿色铜钱。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也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之感。“笋根稚子无人见”,这里的“笋根”指的是竹笋刚刚破土而出,尚未被人发现的幼小状态。这种生长在隐秘角落中的生命,不为人知,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注和尊重。最后,“沙上凫雏傍母眠”,“凫雏”是指刚出生的鸭子,它们在河沙上紧靠着母亲安然入睡。这里通过描写这些弱小生命与其亲密相依的场景,传递了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长繁衍过程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瞬间的珍视。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