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
句
漫
兴
九
首
(
其
七
)
糁
径
杨
花
铺
白
毡
,
点
溪
荷
叶
叠
青
钱
。
笋
根
雉
子
无
人
见
,
沙
上
凫
雏
傍
母
眠
。
写景
动物
夏天
田园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糁径杨花铺白毡”,这里的“糁径”是指小路或乡间的小径,而“杨花”通常指的是柳絮,但在一些地方也用来形容春天杨树绽放的花。这些细小的花瓣如同轻柔的雪花铺满了小路,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白毡。这不仅描绘出了春天景象的温馨与洁净,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点溪荷叶叠青钱”,“点溪”意味着溪流潺潺,水声如细雨般轻柔地落在溪石上。“荷叶叠青钱”则是形容荷叶间隙的光线透过,仿佛是叠放在一起的绿色铜钱。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也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之感。“笋根稚子无人见”,这里的“笋根”指的是竹笋刚刚破土而出,尚未被人发现的幼小状态。这种生长在隐秘角落中的生命,不为人知,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注和尊重。最后,“沙上凫雏傍母眠”,“凫雏”是指刚出生的鸭子,它们在河沙上紧靠着母亲安然入睡。这里通过描写这些弱小生命与其亲密相依的场景,传递了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长繁衍过程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瞬间的珍视。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