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不
绝
鸣
雨
既
过
渐
细
微
,
映
空
摇
飏
如
丝
飞
。
阶
前
短
草
泥
不
乱
,
院
里
长
条
风
乍
稀
。
舞
石
旋
应
将
乳
子
,
行
云
莫
自
湿
仙
衣
。
眼
边
江
舸
何
匆
促
,
未
待
安
流
逆
浪
归
。
写景
写雨
情感
眼边之景
雨中景色
景物
离别情绪
译文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之后的景象。首句"鸣雨既过渐细微",通过对雨声的描写,表现了雨势渐弱的场面,给人以雨后的宁静感受。紧接着"映空摇飏如丝飞"则是对雨后天空中云雾纷飞情景的生动描绘,这里的“丝”形象化地表达了细雨的柔和与轻盈。第三句"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更是对室外景物的细腻刻画。这里通过“短草”的静谧与“长条风”的飘逸,展示了雨后的庭院环境,既有生机勃发的一面,也透露出一种淡远之美。接下来的两句"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舞石”、“旋应”等词汇营造出一种神奇、灵动的氛围,而“莫自湿仙衣”则隐含了诗人对于清净超然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中,“眼边江舸”让读者感受到距离上的亲近,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急迫感。全诗以此收尾,不仅传达了对雨后景致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观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既有生机又带有些许超脱感的春日雨后的微妙情境。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杂诗三首(其三)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和韩子文五首(其一)
宋·曾协
密云阁雨靳春晴,不放芒鞋取次行。却坐蒲团政无赖,好诗端为破愁城。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其二)
宋·朱熹
暄风变春馀,卉木日葱茜。林间一雨来,满庭寒草遍。寂寞谢朋俦,晤语怀隽彦。良无一水遥,阻阔何由见。
化成寺对雨
明·崔光玉
一雨妨游屐,萧然自化成。墙披苍藓合,谷概白云平。涧急遥传响,峰连岂辨名。骤随鸣磬韵,细逐讽经声。檐卜居然长,池莲未便倾。飘飏浑搅梦,登眺不胜情。天柱应全暗,金沙想半盈。晚.....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西阁雨望
唐·杜甫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