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鹿
怀古抒情
思乡
冬日景物
情感表达
写景
季节

译文

在寂静的书房中,整天独自思考。
我更喜欢寻找佳木的故事,不忘那些关于角弓的诗篇。
穿着简陋的衣服,风霜侵蚀着我,修炼长生不老药的过程缓慢。
我并未因兴致所至而离开,只是心中常怀隐居鹿门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冬日有怀李白》。从这短短的八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寂寞的书房中度过了整个上午,心中充满了孤独的思考。这里的“寂寞”形容了一种静谧而又有点忧郁的情绪,而“终朝独尔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沉。"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更寻”表明诗人的不断追求,“嘉树传”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或高尚之士的事迹,而“不忘角弓诗”则是说诗人铭记着李白的才华,尽管李白已离开,但他的诗歌如同角弓一般永留在世间。"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这两句描绘了冬天的萧瑟景象和时间的流逝。“短褐”指的是简短的棉衣,形容寒冷的冬日,“风霜入”则增添了一份严寒感。而“还丹日月迟”中的“还丹”意为红色的太阳,暗示了时间的缓慢流逝。"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未能成行的遗憾。“未因乘兴去”说明诗人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能够随兴而行,而“空有鹿门期”则是说尽管有约定,但却是一场空欢喜,一切都只是幻影。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房、季节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怀旧,以及对于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个人的孤独感受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
和同省秋省宿
宋·朱胜非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南康除夜(其一)
明·郭奎
去年马上折梅花,今夕匡庐度岁华。风雪苦寒如北土,每因时节恨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