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使
夏天
抒情
怀古
写景
哲理
友情
感慨时光

译文

大暑时节太阳炽热,荆扬之地还未察觉秋天来临。
树林深处鸟儿翅膀无力,水面平静没有船只航行。
千户人家只清扫地面,紧闭门户,人间事暂息。
老夫心中愈发不悦,旅途上满是忧虑。
毒蛇在傍晚显得慵懒,空床难以入睡。
炎热夜晚厌恶明亮的烛火,更何况怀念旧日山丘。
打开衣襟向内弟倾诉,白发人述说心中的苦楚。
束紧腰带背负着痛苦,邻里交往因困顿而中断。
何时能有清霜降临,我们在江边楼阁相会。
我曾听说《易经》的大义,诗歌创作也因此激发。
我们的才学与时代不同,修身并非随意而为。
使者身份显赫,确实品德和事业优秀。
楚地的人才挑选杞梓,汉朝苑囿接纳骏马。
简短篇章传达我心声,道理只为有识之士深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的静谧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表示盛夏时节,太阳炎热,植物茂盛,似乎忘记了季节更替的轮回。"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描述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景象,有着落叶覆盖的大树和空无一物的河流。"千室但埽地,闭关人事休" 表明是人们都躲在家中,关闭大门,不愿出行,避开了外界的喧嚣。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旅途中的不适与百般忧虑交织。接下来的几句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蟋蟀在墙上行走,床榻难以安歇,火炬的光芒让人感到烦躁,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对远方故土的思念。诗人的情感随着句子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而进一步深化,他与兄弟之间的情谊如同炎夏中的清凉,彼此相望而不可即。束紧衣带,背負著荆棘般的困顿,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艰难和隔阂重重。最后几句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希望与亲人在某个清凉的季节里相聚于江边的楼阁,共同分享文学的乐趣。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怀和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