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自然赞美
写雨
季节
夏天
情感
喜悦

译文

南方干旱已久,今天江面忽然云雾涌现。
云层刚刚布满天空,雨点已经零星落下。
巢中的燕子都飞得很高,林间的花朵因雨水滋润而色彩鲜明。
傍晚时分雨声不断,深夜里应该还能听到它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降临的春雨带来的生机与欢愉。南国久旱,天气干燥,而今朝江边忽然涌现出云,这是大自然预示即将到来的雨水。"入空才漠漠"一句描写了云彩逐渐聚集在空中的情景,其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湿意,预示着雨水即将倾盆而下。接着"洒迥已纷纷"则直接展现了雨水开始落下的场景。这里的"洒迥"形容雨滴落地的声音,而"纷纷"则是雨丝交织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绘,让人仿佛能听见雨声和看见雨丝。诗中的"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一句,表现了雨后天空晴朗,燕子在高空中自由翱翔,而树木和花朵则因雨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鲜艳。这里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了雨后的生机勃勃。最后两句"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表达了诗人对于连绵不断的雨声和夜深人静时分外更能听清雨声的喜悦。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感恩之情,以及对自然万象的细腻观察。整首诗通过对雨前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体验和敏锐感觉,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希望的信息。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樵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多雨天湖决,鱼飞下碧峰。船浮山口石,罾挂市门松。瀑布添无数,梅花积几重。行行溪路暝,催客一声钟。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雨后昆明湖上杂兴四首(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江南五月喜黄梅,冀北惟愁云不开。远喜安能近愁易,快晴忽讶过旬来。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
唐·皮日休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森森竞泫林梢雨,??争穿石上云。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