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怀古抒情
离别情感
写景抒情
秋天主题
亲情情感
咏物抒情

译文

西汉皇族的子孙,成都的老者如同明星。
经历百年岁月,双鬓已斑白如霜,自从那次分别,五年光阴似飞萤。
他忍痛放弃杯中的美酒,只把座右铭铭记在心。
无法随从官车的威仪,只能借酒自我陶醉,任凭生活如浮萍漂泊。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开篇“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两句,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勾勒出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王室后裔,如今却沦落为普通百姓,流年似水,在成都这座古城中默默度过时光。"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则描绘了时间对人生的无情洗礼,头发如雪,岁月匆匆,只是一次短暂的离别,便是五个季节的轮回,萤火虫点缀其间,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忍断杯中物,秪看座右铭"表达了诗人在酒桌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割舍,这里的“忍断”二字透露出一丝痛苦。而“秪看座右铭”,则是对书卷中的文字反复吟咏,以寻找心灵上的慰藉。接下来的"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力感中,选择了以酒浇愁,追随着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以此来慰藉自己。整首诗通过对过往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未来渺茫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豁达人生的哲学思考。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题韦深道寄傲轩
宋·李之仪
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来风各有方。千古光辉如昨日,一时收拾付新堂。已惊盏里醅初绿,更觉篱边菊渐黄。就使主人官即显,此门高兴定难忘。
题赵松雪画(其三)
明·虞堪
玉箫吹断几黄昏,南国风流竟莫论。帝子不悲秋色晚,墨痕何以著啼痕。
莫愁曲
明末清初·屈大均
风吹杨柳花,花下莫愁家。谁驻青骢马,来邀孔翠车。新辞歌白苧,素扇映朝霞。一片秦淮月,长教照丽华。
木兰花慢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爱秋岚静窈,数携策,共追寻。正瘦菊篸篱,丹枫绚野,途转幽深。栖霞最名胜处,讶千盘、危隥薜萝阴。忽睹厓段篆刻,二徐字比兼金。知音。恨不同时,摩倦眼,费沈吟。问祭酒书传,悬针.....
题梦堂诗稿
清·钱仪吉
清词琢雪了无痕,为政风流忆北门。白燕雕梁远泥滓,黄花老圃淡琴尊。每怀湖海阴求士,竟卖园亭已到孙。惆怅能诗张相国,不教林下驻游轩。
题沈令瞻松卷
明·薛瑄
底处知君忆所天,瞻松终日涕涟涟。春翻时雨情何极,秋洒凉风兴慨然。鸟语故巢天欲曙,鹤来沧海月初圆。此情欲问何时尽,直到苍苍化石年。
偕叶损轩大庄夜谈
清·黄遵宪
频岁华胥睡味酣,又扶残醉到江南。更无旧雨谁堪语?欲访名山奈未谙。花尚含苞春过半,月刚留影夜初三。丁当檐铁君休问,抽得闲身且絮谭。
颂古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宋·释从瑾
威风凛凛不容攀,跳入怀中便解颜。不是酒肠宽似海,争知诗胆大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