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怀
仿
退
便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夏天
怀古
田园

译文

高高的平台面对着苍茫的陂池,六月的风和日头却显得清凉。
芦苇随风摇曳离开岸边,天水相连,无尽深远。
心中怀有新知,目光如电,直指关键。
仿佛能识别出鲛人的踪迹,朦胧中辨认出渔舟的影子。
磨砺终南山的翠色,白阁的倒影在其中摇曳。
山势峻峭增添了光彩,登临峰顶,时间却转瞬即逝。
为生活忙碌而感到惭愧,世间纷扰,我羡慕张邴的淡泊。
世人轻视骏马,我宁愿与蛙黾为伍。
深知回归自然才是真谛,世俗之事不必一同追求。
不求官场功名,只愿晚年宁静。
只要有菱角芡实足以度日,就愿远离尘嚣,在茅屋中悠然。
从此带着扁舟,整年追随清幽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台上眺望远方的画面,六月时节,风和日丽却带着凉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如蒹葭随风摇曳、天空与水面相连无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高台之上,目光似能击中远方,心中早已领悟了某种境界。诗中的“仿像识鲛人”一句,通过对古代贤人鲛人的引用,显示出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而“空蒙辨鱼艇”则是说尽管外界纷扰,但内心却能保持清明,不为物诱。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终南山的翠绿和白阁的倒影,以及光辉闪耀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在最后几句中,“劳生愧严郑”等语,表现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辛勤付出和对名士严郑的仰慕之情。而“外物慕张邴”则是说对于那些世俗的名利之争,诗人心中有所不屑。紧接着,“世复轻骅骝”等句,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淡泊明志,与世俗隔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高洁品格的心境,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