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边塞
写雪
写景
情感
思乡
写沙漠和天山

译文

译文:胡关之地辛苦行路,雪路漫长且艰难。
译文:马足踏在含有冰雪的路上,夹杂着雨水的天气使旗竿也冻得僵硬。
译文:沙漠上空常暗无光,天山积聚着越来越寒冷的天气。
译文:没有理由去辞别每日的追逐,只能用团扇遮掩着齐地的纨衣(此处可能是指女子的服饰或情感)。

赏析

这首《雨雪曲》描绘了边塞之地在雨雪交加时的艰苦景象与寒冷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首先,“胡关辛苦地,雪路远漫漫。”开篇即点明地点与环境的艰苦,胡地的关隘,路途遥远且被大雪覆盖,一片茫茫,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与孤独。接着,“含冰踏马足,杂雨冻旗竿。”进一步描述了行进中的具体情境。马蹄踏在结冰的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而随风飘扬的旗帜在雨雪中显得格外沉重,仿佛连旗竿都被冻结,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严寒。“沙漠飞恒暗,天山积转寒。”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沙漠在雨雪的笼罩下显得更加昏暗,天山也因为积雪而愈发寒冷,营造出一种压抑而肃穆的气氛。最后,“无因辞日逐,团扇掩齐纨。”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难以逃离,只能默默承受,甚至借助团扇和齐纨(古代女子常用的扇子)来遮挡寒冷,象征着女性在艰苦环境中的柔弱与坚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雨雪天气的恶劣与人们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蕴含了对边疆将士及所有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与敬意。

张正见

94首
张正见,(?——约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生年不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明君词》、《湓城》等。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