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哲理
写心境
抒情兼哲理

译文

1、僧人统称为求法者,这显现了他们出家的心愿。
2、(他们)没有仔细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求,只是为求得佛法等一切法门。
3、了解到了求法就是佛法,就不再有其他的追求。
4、若要求得佛法,何不从自身去寻求呢?

赏析

这首诗《求法颂》由宋代的释元照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求法”的本质与实践。诗中以僧统追求佛法为主线,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求”与“法”的内在联系。首句“僧统号求法”,开篇点题,直接引入主题——僧统以其“求法”的称号,展现了其出家修行的决心和对佛法的渴求。接下来,“乃见出家心”,进一步说明了僧统不仅在行动上追求佛法,更在内心深处有着坚定的出家意愿。“未审以何求,为求便等法。”这一句提出了疑问,引人思考: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求?是追求外在的法典条文,还是追求内在的法理真谛?这不仅是对僧统个人的提问,也是对所有寻求佛法者的一种启示。“了知求即法,无复更他求。”诗人在此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求法”,其实就是在求取法本身,即追求法理的内在理解与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形式或外在的获取上。因此,对于寻求佛法的人来说,无需再寻求其他,因为法就在心中,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最后,“将求求佛法,何不自求求。”诗人以反问的方式,鼓励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实践,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或依赖他人给予。这不仅是对僧统的建议,也是对所有读者的启发,强调了自我探索、自我求索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问答式的对话结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中“求法”的真谛,既体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