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
谁
家
夜
月
响
秋
砧
,
一
段
清
愁
不
自
禁
。
况
是
客
中
攲
枕
听
,
声
声
捣
碎
故
乡
心
。
思乡情感
秋季节气
夜晚写景
咏物
秋砧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秋意浓厚的画面,诗人通过“谁家夜月响秋砧”这一句,巧妙地勾勒出寂静夜晚中远处传来的砧声,仿佛是哪家妇人正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这声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引发了诗人的深深愁绪。“一段清愁不自禁”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那愁绪如同砧声一般,清冷而难以抑制,透露出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特意强调“况是客中攲枕听”,进一步渲染了客居他乡的落寞,每一声砧声都像是直接敲打在他敏感的心上,将思乡之情捣得粉碎。总的来说,这首《砧》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时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那份因砧声引发的无尽愁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猜您喜欢
梅花集句(其二)
元·郭豫亨
刻玉雕琼作小葩,湿云黯澹雪横斜。半开半落缘谁事,和影和香属我家。数抹晚霞怜野笛,一泓流水度寒沙。吟边苦思无佳句,立尽斜阳数过鸦。
十六夜月
明·何景明
日夕城烟敛,列宿出复多。开轩望明月,展席流素波。圆辉虽少亏,犹能遍天涯。单居不为乐,念远徒咨嗟。美人越崇京,高楼结绮霞。浮云暮长征,何由睹光华。迅飙万里至,霜雾日以加。坐.....
菩萨蛮(其三)
宋·赵长卿
倚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菊(其六)
明末清初·屈大均
衰年服饵最相宜,甘苦惟应薏苡知。无酒易过重九日,有花难及肃霜时。香薰百草谁能似,根浸三泉更不移。长与青青沅澧者,春兰终古一相思。
水口山居杂兴六首(其五)
明·刘崧
霜降休百工,将以戒寒服。翩翩蜉蝣羽,时至亦矜束。我无一株桑,又乏轻骑足。衣褐何由充,萧条岁年促。
雁门烟雨
清·郭绍芳
苍茫烟雨认前村,罗汉秋深锁洞门。天际塞鸿云翼迥,云中江树绿阴繁。风凄巫峡猿啼血,雾暗潇湘客断魂。画意诗情閒触拨,蚕丛另辟一乾坤。
八咏诗(其一)登台望秋月
南北朝·沈约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照曜三爵台。徘徊九华殿。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珰。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凝华入黼帐。清辉悬洞房。先过飞燕户。却照班姬床。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菩萨蛮
清末近现代初·金兆蕃
分明不是天河水。殷红百万愁人泪。寒意逼重城。云边闻雁声。雁声柔似橹。载梦江湖去。兀自倚瞢腾。卧游犹未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