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怀古
地点
秋天
边塞
战争
历史遗迹

译文

在这座小地方,万户人家聚居一地,但八位公卿在哪里呢?路途遥远,难以寻觅。
向北眺望中原地区,只见尘土飞扬,视线模糊;而边境地区在秋天到来后,枣子又变成了红色。
战场上,阴风呼啸,使征战的士兵心神不宁;夜月下,周围一片朦胧,鬼哭之声更显得寒冷。
老兵指点着曾经擒敌的地方,我则带着悲痛的眼泪,观看那岘首的残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万姓丛居一弹丸,八公何在路漫漫"展现了对英雄遗迹的寻觅和对历史伟人不易寻觅的感慨。"中原北望已尘暗,边地秋来又枣丹"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战争带来的荒凉。"猎猎阴风征骨乱,茫茫夜月鬼声寒"中的"猎猎阴风"与"茫茫夜月"营造了一种超自然的恐怖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战场上生命消逝的哀思。"老兵指点擒生处,岘首残碑带泪看"则是诗人通过老兵的讲述和对残破碑文的观赏,体会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悲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战争毁灭和个人哀思的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在有限的空间内勾勒出了广阔而深远的历史与心灵景观。

吴龙翰

174首
生卒年均,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