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
会
成
趣
园
诗
举
世
醉
浮
荥
,
幽
事
谁
肯
寻
。
譬
如
攫
金
人
,
入
市
惟
见
金
。
先
生
厌
尘
杂
,
静
念
到
园
林
。
数
往
境
自
熟
,
有
得
乐
更
深
。
春
兰
汎
光
风
,
夏
木
贮
清
阴
。
露
菊
浥
佳
色
,
霜
松
知
本
心
。
渊
明
尝
乐
此
,
意
合
无
古
今
。
当
其
领
会
处
,
岂
止
忘
华
簪
。
先
生
比
渊
明
,
但
欠
酒
与
琴
。
饭
蔬
有
真
味
,
风
籁
有
清
音
。
出
处
纵
小
异
,
要
之
俱
陆
沉
。
我
亦
志
丘
壑
,
聊
拟
斜
川
吟
。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田园生活
哲理
怀古
译文
当世界纷扰喧嚣如浮荥,却少有人去探寻那幽深静美。
如同金人双手紧抓金子一样,身处闹市但只看见黄金而忽略其他。
这位先生对尘世的纷扰厌倦,心中静念的是那幽静的园林。
过去的经历熟识了,自然会从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快乐。
春兰在光风中荡漾,夏木中则储存着清凉的阴影。
秋露滋润着菊花的美丽色彩,霜松则展现了它坚韧的本心。
陶渊明曾经乐于此道,他的心境与古今之人并无差异。
当他领悟到这种境界时,哪里还会在意世俗的荣华富贵呢?
这位先生与陶渊明相比,只是缺少了酒和琴的陪伴。
吃蔬菜也能品尝到真正的味道,听自然的声音也是一种清音。
虽然生活方式有些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生活在世俗之中。
我也向往山野沟壑的志趣,姑且写一首斜川之歌来抒发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脱的情怀。诗人通过对比“举世醉浮荥”与“幽事谁肯寻”的鲜明对比,展现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譬如攫金人,入市惟见金”,以“攫金人”比喻世人追逐名利,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形象地揭示了社会的浮躁与功利。而“先生厌尘杂,静念到园林”,则描绘了一位厌倦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隐士形象,他选择在园林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下来的几句“数往境自熟,有得乐更深”,表达了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乐趣的喜悦,强调了心灵的满足远胜于外在的物质享受。春天的兰花、夏日的绿荫、秋天的菊花、冬日的松树,都是诗人眼中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象征,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净化了心灵。“渊明尝乐此,意合无古今”,引用陶渊明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是永恒的真理。最后,“当其领会处,岂止忘华簪”,表达了在真正理解与体验之后,物质的束缚与虚荣将被抛诸脑后,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解脱。“先生比渊明,但欠酒与琴”,诗人自比陶渊明,认为自己只缺少饮酒与弹琴这两样东西,暗示了对隐逸生活更加完整的向往。接着,诗人赞美了简朴的生活方式——“饭蔬有真味,风籁有清音”,强调了内在的精神满足远胜于外在的物质享受。“出处纵小异,要之俱陆沉”,指出虽然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超脱。最后,“我亦志丘壑,聊拟斜川吟”,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怀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并打算像陶渊明一样吟唱出心中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野兴四首(其一)
宋·陆游
来日无多去日遒,朱颜那肯为人留。檐声点滴无时雨,野气苍茫极目秋。朝出钓鱼来北渚,夜耕驱犊上西畴。此心所要常无愧,寂寞衡门死即休。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夏日四首(其三)
宋·陆游
平明一浴汗无馀,坐觉胸中合太虚。舂玉作糜天所赐,不妨数箸进山蔬。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