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晨
起
侍
见
进
桂
一
枝
插
于
短
发
笑
而
咏
之
折
桂
当
年
事
,
簪
花
此
日
因
。
仅
馀
千
里
志
,
空
老
六
朝
身
。
时
会
有
今
昔
,
物
华
无
故
新
。
又
欣
轮
满
夜
,
同
醉
庾
楼
人
。
节日
写景
咏物
抒情
怀古
桂花
中秋节
秋节
佳节
写物华
译文
译文:当年折桂的事情已成为往事,今日之所以簪花,是因为(某些原因或庆典)。
译文:只剩下了远大的志向,却空度了六朝的时光,一事无成。
译文:时光流转,今昔不同,但事物的美好却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译文:又逢月圆之夜,与庾楼中的人一同欢饮醉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早晨侍见君主时,献上一枝桂花插在短发上,君主微笑吟咏的情景。诗中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首联“折桂当年事,簪花此日因”,以“折桂”和“簪花”为喻,象征着过去的荣耀与今日的仪式,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颔联“仅馀千里志,空老六朝身”,表达了诗人虽有远大志向,却只能在六朝的岁月中逐渐老去,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颈联“时会有今昔,物华无故新”,指出尽管时代更迭,但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依旧如初,寓意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命运的短暂。尾联“又欣轮满夜,同醉庾楼人”,在中秋之夜,诗人与君主一同举杯畅饮,共享团圆之乐,表达了对当下幸福时刻的珍惜与喜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中秋节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当下幸福的珍惜。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