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题
龙
泉
孙
大
同
司
户
三
桂
堂
山
居
速
化
植
千
荻
,
孙
家
种
木
惟
种
德
。
一
朝
仙
籍
浮
桂
香
,
昔
笑
其
迂
今
改
色
。
邻
翁
笞
儿
乞
条
枚
,
条
枚
不
惜
莫
浪
栽
。
君
不
见
天
街
十
二
绿
槐
满
,
独
有
城
东
之
槐
应
三
台
。
写景抒情
赞颂赞美
寓物言志
田园风光
植树育人
译文
住在山里的地方,急功近利是不可能的,因为种的都是能够迅速成长的植物如千荻(这里应是一种作物或者野草),孙家的农民更倾向于种树而不止于种德(这里的“德”可能是指种植过程中的道德或者品德)。
有一天他成为仙籍中的人,身上散发着桂花的香气,以前他可能会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迂腐,但现在他对此已经改变态度,重新看待。
邻居的老翁打他的孩子让他去要一些枝条,那些枝条并不是他吝啬的,只是不要浪费地种植。
你没有看到天街上的十二棵绿槐树吗?只有城东的槐树能够与三台相对应(这里的“三台”可能指的是古代星象中的三台星,象征着高贵的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寄题龙泉孙大同司户三桂堂》。诗中描绘了山居环境中的种植活动,孙家以种植树木来积累善行,象征着道德修养。诗人提到孙家的桂树最终带来了仙家的荣耀,暗示了他们的美德得到了回报。邻居老翁让孩童摘取桂树枝条,诗人劝诫不要随意浪费,因为这些桂树可能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象征着京城的槐树虽多,但唯有城东的槐树与三台(古代星宿名)相应,寓意尊贵。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桂树的意象表达了对道德修行的重视和对吉祥象征的期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品德和自然和谐的思想。
周必大
887首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猜您喜欢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鹧鸪天(其四)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郊居口号二首(其一)
明·郭谏臣
懒性优游鹿豕群,閒将杯酒对南薰。醉来高卧北窗下,松竹萧萧锁白云。
小画
明·王越
满屋閒云一径苔,眼前无处着尘埃。隔溪小犬惊休吠,应是渔翁送酒来。
上冯使君五首(其二)
唐·贯休
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
送林德祖致政归吴中
宋·赵鼎臣
士论常苦高,出语讥古人。至其取与间,未足了一身。官爵细事尔,臭腐实与邻。奈何夸者徒,薄暮犹逡巡。平日相语此,反覆甚谆谆。顿输一著先,夫子固绝伦。乞身夜上书,妻子不暇询。翩.....
答麦养明处士
明·卢龙云
久逐风尘驱道路,暂来休沐出郊畿。少微自动烟霞色,南极长悬涧壑辉。旧德镇浮轻组绶,新篇寄远尽珠玑。凤雏已长丹山翮,伫见层霄向日飞。
闻傅氏庄紫笑花开急棹小舟观之
宋·陆游
日长无奈清愁处,醉里来寻紫笑香。漫道闲人无一事,逢春也似蜜蜂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