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思乡
悼亡
边塞
战争

译文

主人请先静下来,卑微的我欲吟唱一曲。
我本是贫寒之地的人,有幸受到朝廷的恩泽。
起初跟随张校尉,被招募至黄河源头。
后来随着李轻车,追击敌军直至边塞。
秘密的征途跨越万里,安宁的年岁却仍在频繁征战。
体力在鞍甲下耗尽,心中经历无数寒暑更迭。
将军离世后,部下也所剩无几。
一旦时局突变,往日的功绩还有谁来评说。
年轻时离家从军,年老时才重返家园。
腰间挂着镰刀割草采豆,拄着拐杖放养鸡猪。
昔日如猎鹰般翱翔,而今却像笼中之猿。
只能郁结千古遗憾,徒然背负百年的哀怨。
离开坐席思念君王的营帐,疲惫的马儿也眷恋君王的车驾。
但愿能承蒙如同晋文公般的恩惠,不愧对忠臣田子的英魂。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兵的凄凉命运和深沉哀愁。他自述身世,表明自己出生于寒冷的地方,却因国家的恩泽而得以出仕。诗中提到他先后跟随过张校尉、李轻车两位将军,从军事生涯可见其忠诚和勇敢。但岁月流转,他所效忠的将军去世,部下也散去了。在时光的洪流中,他的功绩无人记得,落魄老年,只能回忆起当年的辉煌。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密途亘万里”、“肌力尽鞍甲”等,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艰辛和个人的衰老。末尾几句“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田横的仰慕,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忠诚之心,即便身处困境,也不失为国尽忠的心志。这首诗通过一位老兵的口述,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军人的忠诚和人生的无常,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兵们的悲凉命运,他们为了国家的需要而战斗,一生中承受着战争的磨难,最终却往往被时代遗忘。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