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边塞
战争
赞美
写景
抒情

译文

竖起军旗离开敦煌,向西讨伐附属国的羌人。
步兵骑兵都已出动,战车排列如万千箱阵。
山岭山谷皆被填满,下马后鞍具齐整靠营墙。
广阔的平原延伸千里,旗帜与战鼓相互遥望。
刚安营扎寨不久,侦察兵已命令前方整装。
手持戈矛毫不停歇,拉弓也不松弦时刻戒备。
消灭了西零部落,活捉了郅支单于。
动乱全部平定,万里边疆设置关卡桥梁。
胜利之师返回玉门关,男女百姓献上美酒迎接。
一时的战功成就,让后世也蒙受余晖。
开拓疆土获得高官厚禄,身边近臣佩戴金银徽章。
闭门著书探讨深奥道理,此举近乎痴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西征战役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军队的强大和战争的激烈。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平原与山谷、旗鼓与营墙、战车与万箱等进行对比,展现出一幅宏大的战场画面。“建旗出敦煌”开篇便显露出军队进发的壮观景象,“西讨属国羌”则明确了战争的目的和方向。接下来的“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更是突出了战争准备的充分和规模之大。“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改造强调了军事行动的决心和力度。紧接着,“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则展现出开阔的战场和军队的壮大。“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表现了战争的连续性和紧迫感,而“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则直接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士兵的英勇。“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一句,明确指出了战争的成果和对敌人的打击。而“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则是对战争结果的总结,显示出战争结束后的安全与稳定。最后,“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馀光。”描绘了胜利之后的场景,表现了民众对胜利者的赞誉和庆祝,以及历史长河中的永恒荣光。整首诗语言雄伟,意象丰富,通过对战争各个方面的详细描述,展现出一幅完整的战争画卷。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