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
宿
怀
思乡
思念
爱情
闺怨
离别
战争
边塞
悼亡
情感
怀旧

译文

春日鸟儿清晨到夜晚鸣叫不息,最能触动君子心中的忧愁思绪。
我当初离家从军追求荣耀,满腔的志气直冲云霄。
漂泊的日子渐渐过去三年,忽然发现白发和胡须已悄然生长。
今晚临水拔去白发,明早对镜又见新生,实在无奈。
只怕客死他乡成为孤魂,思念家乡的情感无处寄托,灵魂空虚。
常怀念故乡的田野,想起旧友心中满是悲伤的呼唤。
偶遇过客问我何人,哪里知道我的家在南城。
我回答曾居住在你的故乡,知晓你在此地为官。
我离故乡已万里之遥,正身负重任远行。
听说你家中妻子守寡,独居空房,贞洁有名。
清晨她因悲伤在空屋哭泣,傍晚思念你泪水湿透衣裳。
她的容貌日渐憔悴,不再梳妆打扮,见此情景更添我无限悲伤。
愿你心中永远不要忘记她。

赏析

诗人以深沉的忧思情绪,表达了对远方家园和亲人的深切怀念。春天的禽鸟鸣叫,暮色中的感慨,是最能触动君子柔情的景象。自从军征后,豪气干云,但流年似水,白发如霜,生命易逝,人生无常。诗中透露出一种宿命的悲凉,羁旅之苦,客死异乡的恐惧,以及对故土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与过客的对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渴望,对昔日同窗好友的牵挂,而朋友的妻子则是另一个生活在孤独中的灵魂,她的哀泣声声,是诗人内心世界中最为动人的回响。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离愁、家国情怀和生命无常感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苦短、游子不息的深刻感慨。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新念别/夜游宫
宋·贺铸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十二时·偶忆
清·陈维崧
绵濛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更独客、冷清清地。拚只向、红篝倚。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想那日、元夜迷藏,禊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更当初、戟门嬉戏。一部烟花轶记。.....
拟古诗八首(其七)
南北朝·鲍照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孤鸾
明·林章
为谁抛撇,似海燕初分,林莺乍别。回首天涯,满目云山愁绝。东风不怜春色,把一枝、杨花吹折。直恁粘烟带雨,更盈盈似雪。奈梦儿、相隔恨难说。想昨夜孤衾,今朝双颊。比这青衫上,有.....
燕归梁
明末清初·屈大均
几片春光燕嘴边。红湿露啼鲜。海棠丝短也相牵。残梦后,断魂前。粉馀飞雪,香消沉水,无计更留仙。东风好,送向花田。花麝土,早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