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离别
抒情
战争
思乡

译文

你可曾见那年轻时参军离去的人,年老时流离失所无法回家。
故乡遥远,日日夜夜相隔,音信全无,被黄河关隘所阻隔。
北方寒风萧瑟,白云飘飞,胡笳悲切响起,边境上气氛寒冷。
听到这些让愁苦的人怎么办,登上高山远望,只留下满面愁容,或将死在异域他乡。
宁愿再见妻儿一面有多难,男子汉活着历经坎坷又能怎样。
绵绵不断的忧愁压抑着我,起身长叹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之苦、思乡之情的诗作。开篇“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两句,直接切入主题,表达年轻时奔赴战场而今已白发苍苍却无法返回故土的情形。接下来的“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则是对远方家园的渴望与通信不便之苦。“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现实,其中“胡笳哀急”特指军中号角的声音,既表达了战事紧迫,也反映出士兵们的心情。诗人在“听此愁人兮奈何”一句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接着,“登山远望得留颜,将死胡马迹”则是诗人登高望远,希望能留住一些记忆,而即将死亡的胡马也只剩下痕迹,这些都是对生命易逝和战争带来的毁灭的深刻反思。最后,“宁见妻子难。男儿生世轗轗欲何道”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与亲情的渴望,以及面对残酷现实时,男性角色的无奈和困惑。而“绵忧摧抑起长叹”则是诗人的深沉哀叹,反映出内心的沉重忧虑和压抑。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意象丰富的语言,展现了战争带来的个人苦难与情感断裂,以及人性的渺小与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力感。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