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抒情
怀乡思人
抒情
时光感慨
秋日写景

译文

忧虑泪水泛滥心中,深夜静默引发思绪。
幽深闺房溢出凉风,空旷庭院洒满清冷月光。
紫色兰花已然凋零,青绿梧桐叶也渐稀疏。
江面上传来凄凉的海鸟叫声,汉水曲岸被北风吹得惊起片片飞雪。
发现斑白的头发才醒悟已至晚年,万物凋谢方知年岁已暮。
面对长夜独自叹息,惋惜美好时光与心愿相违。
在明亮的月光下徘徊,深陷帷幕之中满是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之夜的寂静与凄凉氛围。开篇“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思绪万千的心境,而这种感受似乎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则是对室内外环境的描写,给人一种冷清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指的是秋天植物凋零的景象,其中“紫兰花已歇”暗示了夏日芬芳的紫兰花已经谢去,而“青梧叶方稀”则描绘了一种萧瑟之感。“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中的“凄海戾”和“惊朔霏”都给人一种秋夜的萧索与荒凉感觉,而“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则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对月发出的叹息和对往昔情感的追怀。这一部分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孤独寂寞情怀的深刻感悟。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明·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次儿辈戏商卿设醴韵二首(其二)
宋·陈造
将命长须脚未移,联翩客马已来齐。菊花旋采浮云液,罗幕宽围护麝脐。醉里有诗皆虎凤,区中无物不虫鸡。主宾等是龙津客,未分金鳞卧瓮齑。
踏莎美人·再集吴伯成听梧轩,偕方邵村、秦对岩诸君赋
清·顾贞观
斋阁香泉,岩扉火树,秋来总是相思处。扶轮承盖许重招,为遣西飞一雁、促归桡。酒噀烟霄,笔挥风雨,金华殿上闻高语。羡君才思涌江潮,憔悴如余应愧、旧题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明·陈献章
迟明向南亩,疏星在檐端。夫出妇亦随,无非分所安。道旁往来人,下车时一观。问津津不知,仰视飞鸟还。逻苗远峙夕,濯足荒沟寒。吾惜耦耕好,焉知世路难。伐鼓收西畬,黄云被江干。聊.....
采桑子(其十三)
宋·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秋兴八首(其五)
明·释函是
海月湖风自一秋,南征北伐两悠悠。富强岂是帝王事,成败那深将相忧。万古乾坤开碣石,满天星宿照寒洲。艰难世故空双眼,错认扬州是冀州。
秋夜登千峰榭待晓
宋·陆游
万里秋风夜艾时,剡川孤客不胜悲。读书眼暗定谁许,忧国涕零空自知。欲坠高梧先策策,渐低北斗正离离。倚阑不觉鸡号晓,剪烛题诗寄所思。
感秋
清·法良
商飙吹我帏,皎皎九月明。中夜不成寐,起坐挥鸣琴。三星入户低,北斗高未沈。白露下丛薄,栖禽巢远林。美人在云端,相隔若尺寻。一弹理七弦,但伤无知音。岂欲有知音,聊以协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