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
动物
景物
清晨时序

译文

鸡鸣第一次,明亮的星星照亮了东边的屋子。鸡鸣第二次,红色的云霞从海面升起。
百官们在宫门前等待朝见,圣人则身着绣有山龙图案的官服。
戴有宝钗的贵妇人在灯下起身,身上环佩发出玲珑之声,在晨光中展现她的美貌。
直臣们已在朝堂的玉案前烧起香,等待朝会开始;官员则听着铜壶滴水声来计时。
在金吾卫中担任守卫的官员的妻子,整夜不睡,聆听清晨的鸡鸣声。
白天黑夜更替,日月轮流交替,不迷路的人夜夜安然休息等待黎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过渡到凌晨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间流转和日常生活的节奏。“鸡初鸣,明星照东屋。”这里,鸡的第一声啼叫与明亮的星光一同唤醒了夜晚的宁静,东屋还未见天色,但已被这微弱的光辉所照亮。“鸡再鸣,红霞生海腹。”随着鸡的第二次啼叫,朝霞已经在海的边缘绽放开来,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百官待漏双阙前,圣人亦挂山龙服。”这两句描写了宫廷中的情景,高级官员们在大厅前等待日出,以确定时间,而皇帝也穿上了装饰有山水龙纹的朝服,准备开始一天的政务活动。“宝钗命妇灯下起,环佩玲珑晓光里。”这里写的是宫中的女眷们在灯下早起,梳理着头发,佩戴着珠玉首饰,在初见曦光中展现出她们的华丽与活力。“直内初烧玉案香,司更尚滴铜壶水。”这两句则描绘了宫中早晨的生活气息,一方面是室内点燃香料在玉制案上缭绕升腾,另一方面是用铜壶滴水测量时间的场景。“金吾卫里直郎妻,到明不睡听晨鸡。”这里描述的是宫中守卫官员之妻,即使到了白天也未入眠,她专心聆听着清晨鸡鸣声。“天头日月相送迎,夜栖旦鸣人不迷。”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和谐。天空中日月交替,而人们在夜晚安歇后,又被清晨的鸡鸣声唤醒,没有人迷失方向。这首诗通过对早晨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秩序井然的社会景象。

王建

513首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