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秋天写景
思乡情感
怀人情感
情愁

译文

译文:红叶黄花,秋色已老,稀疏的雨点伴随着西风落下。
译文:山高水远,云闲天淡,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这深秋的景色中倍感断肠。
译文:在青楼中那些负心的人啊,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他们能否了解我的这颗担忧不安的心呢?
译文:想起远离亲人的情感,面对时光流逝的愁绪,我应当理解这样的感受是与人们共通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和游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红叶黄花秋又老,疏雨更西风"两句,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表现了时光流逝、季节轮回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山重水远,云闲天淡"三句,则描绘了一种遥远而又宁静的自然景观,这样的环境不仅加深了诗人的旅途之感,更增添了他对亲人思念之深。"游子断肠中"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远行的人,对家乡和亲人无尽的思念与牵挂。"青楼薄幸何时见,细说与、这忡忡"两句,通过对青楼(可能指代远方家园或相思之地)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之日的渴望和不舍。"念远离情,感时愁绪,应解与人同"则是说这种思念之情,不仅属于诗人个人,也是人们共有的情感体验。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游子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归期的无尽期待。

张先

191首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猜您喜欢

在郡秋怀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悠.....
秋思
唐·周贺
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归心病起切,败叶夜来多。细雨城蝉噪,残阳峤客过。旧山馀业在,杳隔洞庭波。
村中晚兴
明·许继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天边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省试秋风生桂枝
唐·罗隐
凉吹从何起,中宵景象清。漫随云叶动,高傍桂枝生。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远吹斜汉转,低拂白榆轻。寥泬工夫大,乾坤岁序更。因悲远归客,长望一枝荣。
月夜感怀
清·张问陶
夏木层荫绕舍凉,夜深微月映虚堂。无穷吟兴因秋起,有限才华为酒狂。家在梦中踪迹幻,人如天外别离长。贫来不可为生死,绿鬓临风暗自伤。
蝶恋花(其一)芦花
清·陆蓉佩
一缕秋魂纤欲化。似有疑无,却在斜阳外。漂泊天涯何处著。思量悔把枝头舍。野岸孤村天半夜。开处凄凉,零落人谁话。欲舞徘徊还自罢。依依一种情难画。
寄陆长庚
明·宗臣
江上茆堂倚石孤,清尊紫菊岁相呼。别来千里看鸿雁,明月愁心落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