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
仙
歌
岩
柯
嫩
蕊
,
过
惊
雷
先
坼
,
野
客
山
僧
惯
能
摘
。
筠
炉
浅
、
焙
缶
器
重
封
,
初
开
处
,
无
限
早
春
香
色
。
年
时
西
苑
往
,
赐
出
头
纲
,
小
院
宵
凉
共
煎
吃
。
退
隐
傍
江
村
,
药
臼
茶
铛
,
人
事
屏
、
石
泉
频
汲
。
叹
荏
苒
、
年
光
又
尝
新
,
渐
蝶
粉
、
穿
篱
燕
泥
黏
席
。
山水田园 写春
抒情 惜时
译文
岩上嫩芽初现,随着惊雷响起,岩柯蕊开始裂开,山间的僧人和过客已经习惯了采摘。
筠竹制成的火炉轻轻燃起,焙茶的器具重新封好,待到初开之时,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早春香气。
回想起往年,曾去往西苑之地,皇上的御赐头纲茶,在小院中,夜凉如水时共煎共饮。
退隐之后,我住在江边的村落里,日复一日地用着药臼和茶铛。屏除世间繁杂之事,我频繁地汲取石泉之水。
时光荏苒,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蝴蝶粉撒在篱笆上,穿篱的燕子留下泥迹斑斑的痕迹。
赏析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诗人高士奇所作,描绘了春季采摘茶叶的场景,以及茶叶从采摘到品尝的过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岩柯嫩蕊,过惊雷先坼”,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间嫩芽在春雷的催促下破土而出的情景,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野客山僧惯能摘”一句,点明了采茶人的身份,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茶叶的采摘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熟练的技艺。“筠炉浅、焙缶器重封,初开处,无限早春香色。”这里描述了茶叶加工的过程,使用竹制的炉子和特殊的容器进行烘焙,封存香气,使得茶叶在初开时就散发出浓郁的春日香气。这种精细的工艺体现了古人对茶叶品质的追求。“年时西苑往,赐出头纲,小院宵凉共煎吃。”这一句通过回忆过去在皇家西苑的茶事,展现了茶叶作为贡品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描绘了人们在凉爽的夜晚共同品尝茶叶的美好场景,体现了茶文化的社交功能。“退隐傍江村,药臼茶铛,人事屏、石泉频汲。”这几句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茶事,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使用石臼捣药、茶铛煮茶,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自然的元素,体现了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叹荏苒、年光又尝新,渐蝶粉、穿篱燕泥黏席。”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每年的新茶品尝都是一次对时间的见证。蝴蝶飞舞,燕子筑巢,这些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都成为了茶桌上的一抹生动色彩,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茶叶从生长到品尝的全过程,还融入了自然、生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