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巡
恭
纪
(
其
六
)
浙
西
滨
大
海
,
波
浪
誓
掀
天
。
久
藉
柴
为
障
,
今
看
石
永
坚
。
一
劳
成
永
逸
,
民
力
仰
官
钱
。
百
万
工
程
巨
,
俱
凭
睿
虑
全
。
记事
励志
民情
山水
地方赞美
译文
浙江西边紧邻大海,海上的波浪高耸入天,气势汹汹。
长期依赖柴草作为屏障,如今看到了坚固的石头作为永久之计。
一次努力可以带来永久的安逸,民众的力量依赖官府的财力得以实现。
规模宏大的百万工程,都是凭借明君的深思熟虑而得以圆满完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治理水患的宏大工程,展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抗争的决心和智慧。诗人以“浙西滨大海,波浪誓掀天”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浙西地区濒临大海,海浪汹涌的壮阔景象,暗示了这里曾面临的严重水患问题。接着,“久藉柴为障,今看石永坚”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过去人们利用柴草临时阻挡洪水的无奈之举,后句则展示了如今通过坚固的石头筑坝,实现了长久防洪的效果。这种转变体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进步。“一劳成永逸,民力仰官钱”点明了工程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政府与民间合作,共同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传统智慧。最后,“百万工程巨,俱凭睿虑全”总结了整个工程的规模之大,以及其成功背后需要的远见卓识。这里的“睿虑”既指工程规划的智慧,也暗含了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强调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决策对于大型公共工程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人民克服自然困难的勇气和智慧,也体现了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对古代治水工程的一次艺术性再现和颂扬。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