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齿
西
送别
忧民
冬天
饥荒
亲情
咏物
读书
惜时
情感

译文

“收缨古蜜浦,抱袂生姜门。”—— 我收拾起(被弄乱的)帽带,来到古老的蜜浦(或指某地),我衣袖紧抱地走进姜门(或指某家)。
“九九书自注,邀余缀篇端。”—— 一本关于九九的书籍的作者自行注解,并邀请我补充(或完善)文章的开端。
“久衰余学废,弥隐子道尊。”—— 长时间以来我的学业已经荒废,更加深了对于子道(可能是指某种道理或教义)的尊重和隐秘性。
“时维冬雷数,云雪常昼昏。”—— 当冬季多次雷鸣,乌云和雪常常使得白天变得昏暗。
“火把起夜色,丁鞋明齿痕。”—— 火把照亮了夜色,照亮了地上丁字鞋留下的痕迹。
“小邦肥羜阙,虾蛤滥充盘。”—— 小国虽然富足但缺乏珍品,虾蛤等海鲜却泛滥地摆满了盘子。
“椒橙失滋味,糁絮劳倾吞。”—— 椒橙等调味品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只能以谷物细粒(糁絮)充饥。
“诘朝报家问,剪书徵阿孙。”—— 我急忙向家里报告(发生的事情),并把信剪开询问阿孙(可能是家里的人)。
“苦陈乡人饥,采蕨喫其根。”—— 描述乡里人民饥饿的苦状,他们甚至采摘蕨菜的根来吃。
“仓封井花满,淘米安得浑。”—— 粮仓已经封存起来并且堆满了粮食和鲜花(或稻谷),但怎么还能淘出清澈的米呢?
“觅翁如觅父,愿假东飞翰。”—— 寻找老人就像寻找父亲一样难,希望有人能借给我东飞的羽毛笔(或某种帮助)。
“念之不遑处,喟焉整归鞍。”—— 想到这些事情无法解决或处理,我深感惋惜并整理好马鞍准备回家。
“我老澹百虑,身世两莫存。”—— 我老了且心境淡泊,对世间的一切都已不再留恋。我的身体和人生都已无法挽回。
“欲私一垄润,岂救大培乾。”—— 我只想拥有一块土地的滋润(或一点好处),这怎么能拯救整个大地的干旱呢?
“西城柳摇摇,北寺江漫漫。”—— 西城的柳树摇摇欲坠,北边的寺庙前江水泛滥成灾。
“勿令嗟来死,以慰行路难。”—— 不要让我叹息着走向死亡,以此来安慰那些在旅途中遭遇困难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名为《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子访余留未久其家报以细民艰食急归发廪赈之》。诗中充满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时事的忧虑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首先,诗人通过“收缨古蜜浦,抱袂生姜门”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冬日萧瑟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收缨”和“抱袂”,都是对温暖和安稳生活的渴望。接着,“九九书自注,邀余缀篇端”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阅读古籍来寻找精神寄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学问颇深,但又不得志。“久衰余学废,弥隐子道尊”则是对个人学业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这里,“久衰”的“衰”字暗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而“弥隐子道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敬仰。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沉重的心情和对外界变化的感受。例如,“时维冬雷数,云雪常昼昏”、“火把起夜色,丁鞋明齿痕”,都表现了冬日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小邦肥羜阙,虾蛤滥充盘”则是对物资丰富但社会现实艰难的描绘。这里,“小邦”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居住地,而“肥羜阙”和“虾蛤滥充盘”,则反映出表面的繁华下隐藏着人民的困苦。在后续的几句中,诗人继续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和对朋友的思念。例如,“诘朝报家问,剪书徵阿孙”、“苦陈乡人饥,采蕨啖其根”等,都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故土和亲人的深切关怀。“觅翁如觅父,愿假东飞翰”则是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而“念之不遑处,喟焉整归鞍”则表达了诗人急于返回家乡的迫切心情。最后,“我老澹百虑,身世两莫存”和“欲私一垄润,岂救大培乾”等句,是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力量有限、无法改变宏观社会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

叶适

394首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题玉川月蚀诗后
宋·赵孟坚
哆口支牙月蚀诗,遗编读著凛风规。如何晚节从污合,竟与奸臣血作泥。
必大弟赴新城簿
宋·赵孟坚
乃翁换官班,几郁青云志。晚以身徇国,而得禄及嗣。妙年当膴仕,应识珍重此。簿领职任轻,正合亲文史。东安吾旧游,山水清且美。编户虽不稠,而亦有文士。择友如择木,所贵高于己。游.....
己巳岁除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春来依旧未阳和,生事萧条罢啸歌。孺仲妻孥花絮少,韩康母子药丸多。梅葩似雪嫌红甚,草色如烟奈绿何。岁暮苦寒喧暖日,更无名酒使颜酡。
送陈永和钧改官之真定学曩府君教处
明·高叔嗣
厌事尝疑抛县印,之官又见向儒宫。城临沱水新桥在,路绕恒山旧驿通。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
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宋·赵孟坚
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读书书已破,书则在肺肝。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颛。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抱.....
睡起
宋·释道璨
青青岸草绿于袍,雨后江流数尺高。庭院日长春睡足,幽兰花底读离骚。
满路花·夜抵江城,闻蜡梅香,同刘易台柬黄艾罨
明末清初·张夏
芦遮曲岸天,竹碎沙滩月。榜人乘夜渡、呼声捷。严寒堕指,百丈迎风折。星芒动金阙。送下栴檀,却随鼓角清越。常年于役,半刺怀磨减。何如茅屋卧、耑修业。暗麝飘来,此亦晨钟发。素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