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
破
浣
溪
沙
春
水
轻
波
浸
绿
苔
,
枇
杷
洲
上
紫
檀
开
。
晴
日
眠
沙
鸂
鶒
稳
,
暖
相
偎
。
罗
袜
生
尘
游
女
过
,
有
人
逢
著
弄
珠
回
。
兰
麝
飘
香
初
解
佩
,
忘
归
来
。
写景
咏物
写水
春天
抒情
婉约
动物
情感
思乡
赞美
译文
春日里,碧波轻拂着长满绿苔的水面,枇杷洲上盛开着紫檀花。
晴朗的日子里,鸂鶒鸟在温暖的沙滩上安然入睡,相互依偎。
游女踏过沙地,罗袜微尘轻扬,偶遇佳人归还,正摆弄着明珠。
空气中弥漫开兰花与麝香的芬芳,她刚解开佩戴的香囊,沉醉得忘了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述和生动的情感展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与留恋。“春水轻波浸绿苔”一句,以轻柔的春水为笔墨,描绘出一片被水浸润的绿色苔地,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烘托出了诗人所在之处的静谧与和美。“枇杷洲上紫檀开”接着描写的是岛上的果实——枇杷正在紫红色中开放,显现了春天丰硕的果实与生机。紫檀作为高贵的木材,在这里用来形容枇杷的颜色,更增添了一份珍贵。“晴日眠沙鸂鶒稳”这一句则转向诗人自己的状态,描述了在温暖晴朗的春日里,躺在细腻的沙地上,身边有鸥鸟(一种水鸟)的安稳睡姿。这种宁静安详的场景,不仅映射出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暖相偎”一词,则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仿佛在这春日里,他与温暖阳光、柔和沙土都紧紧相依,体现出一种对生命之美的深切感受。“罗袜生尘游女过”这一句,则转向了诗人所见的人物景象。罗袜即是细腻的地面,而在这里则形容为生尘,即地面上的轻微尘土。游女过指的是女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这不仅展示了春日里人们的活跃活动,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受。“有人逢著弄珠回”则是说在这美丽的场景中,有人偶遇并玩弄着珠宝。这里的珠宝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珍贵之物,或者是女孩子手中所持的装饰品。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周围细节的捕捉。“兰麝飘香初解佩”这句描写的是兰花与麝香(一种香料)的芬芳正开始散发,且是从佩饰中散发出来。这不仅形容了自然界中的香气,也可能暗示着诗人所处环境的高雅与纯净。“忘归来”最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对于归去的遗忘。这种情感流露,不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是对于这份宁静安逸生活状态的不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人类活动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中的和谐与喜悦,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难以忘怀的春日之美。
毛文锡
32首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猜您喜欢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