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陵
山
寺
诗
八
首
(
其
四
)
观
音
阁
帝
里
栴
檀
香
满
林
,
更
开
慈
阁
大
江
浔
。
献
花
鹦
鹉
当
窗
入
,
抱
月
蛟
龙
绕
座
吟
。
草
树
尽
为
华
鬘
色
,
波
涛
犹
作
海
潮
音
。
亦
知
阅
水
同
观
世
,
泡
影
浮
湛
自
古
今
。
写景
地点
草树
水
观音阁
赞美
哲理
译文
在帝王的居所里,檀香树的香气弥漫在树林中,更加显露出慈阁的庄严与广阔,其如同江浔一般深远。
窗前有鹦鹉在献花,还有蛟龙绕着座位,仿佛在吟唱着什么。
这里的花草树木都如同美丽的花环般色彩斑斓,而江海波涛汹涌,发出犹如海潮般的声音。
这一切也明白如水般流转,如同观看世间百态,像泡沫和幻影一样,自古至今都在浮沉变化。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金陵山寺诗八首(其四)观音阁》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景象。首句“帝里栴檀香满林”,以浓郁的栴檀香气渲染出寺庙的神圣氛围,仿佛身处佛国圣地。次句“更开慈阁大江浔”,进一步点明了地点——江边的观音阁,展现了开阔的江景和宏大的建筑。第三句“献花鹦鹉当窗入”,引入生动的意象,鹦鹉似乎懂得敬奉,带着鲜花飞入阁内,增添了灵性与活泼的气息。第四句“抱月蛟龙绕座吟”,蛟龙环绕着座位吟咏,象征着佛法无边,连龙也为之震慑。第五句“草树尽为华鬘色”,将自然景色与佛教色彩相结合,树木花草仿佛披上了华丽的装饰,显得庄重而绚丽。最后一句“波涛犹作海潮音,亦知阅水同观世,泡影浮湛自古今”,以海潮的声音比喻佛法的深远影响,如同观照世间万象,又如泡影般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虚幻与永恒。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观音阁的庄严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佛法对人心的启迪和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琅琊山六题(其三)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禅庭夜坐
明·陶益
寻幽养病惟依寺,心了身閒祇爱僧。幻界夜来窥色相,杳然空见佛前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