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
战争
田园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士兵历经五十五年后终于返乡,却发现家园荒废,亲人已逝的凄凉场景。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便以时间跨度之大,暗示了主人公离家之久与归来之晚。接着“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一句,通过主人公与乡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家中情况的担忧和疑惑。随后,“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描绘出一幅荒凉景象,预示着家中已无活人,只有墓地与松柏相伴。“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这两句生动展现了主人公所见的荒芜家园,野兔自由出入,野鸡在梁上飞翔,无人管束,一片荒凉。而“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则进一步描绘了家园的荒废,杂草丛生,连井边都长出了野菜,更显出无人照料的荒凉。最后,“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主人公虽然找到了可以食用的食物,却“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他不知道这些食物该留给谁吃。而“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则是对整个故事情感的升华,主人公走出家门,向东望去,泪水滴落在衣襟上,这一幕充满了悲凉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个体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主人公面对家园荒废、亲人不在的孤独与哀伤,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和社会的摧残。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